大文学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直播鉴宝,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? > 第233章 剩下的都不对

第233章 剩下的都不对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算了,没必要浪费时间,既然看了,就看个明明白白。比如万一是自己猜对了,难道只告诉对方:只是印有问题,其它看不出来?

被这么多专家叫“老师”,都不够跌份的。

再说了,宋元明清四代内府藏书,就这十个字,也值得他耗费一次技能点。

他之所以觉得不太对劲,是三方宋代印鉴、一方元代印鉴,以及三方明代印鉴,颜色几乎一模一样。

如果和剩下的几方清代印鉴做对比,就能看出那么一点差别:清代的印鉴颜色比较深,印迹比较清晰,但之前的,好像稍有点浅,颜色稍有点淡。

而且隐约间,这七枚印鉴也有点字体和墨迹表现出来的那种“虚化”的迹像。

很细微,几乎微不可察,也就李定安眼睛经过千锤百炼,他也够仔细,不然真不一定看的出来。

既然有发现,他就不得不怀疑:元朝先不说,明与宋隔着好几百年,这几方印之间,也应该像和清朝的印一样,多少有一点差别才对?

再翻一页,终于看到了内容,和封面一样,字迹已有了点“虚化”的感觉,颜色也有点淡,已然不是黑,而是“灰”。乍一看,像是泡了水,其实是年代过于久远,色素逐渐流失所造成的现像。

字迹很工整,结构方正茂密,笔画横轻竖重,笔力雄强圆厚,气势庄严雄浑……标准的颜体楷书,也符合宋代官方手抄文书的书写要求。

至于是不是周邦彦的笔迹,李定安还真就不知道,关键是这位就没什么手迹流传下来过。

再看墨,不是特别亮,稍显“干涩”,但这并非墨不好,而是时间原因造成的。如果没看错,这肯定是用徽墨书写的,而且是徽墨中的上品:南宋时最为有名的潘谷八松烟。

反过来再看纸,隐约能看到雪花状的暗纹,也确实符合宋代宫廷御用“青檀花笺”纸的特点。

如果抱着较真的心态再开发一下脑洞:这几方印,也就是宋、元、明三代的印章,是不是是同一时期刻的?

盖在这本书上的时间,会不会也是同一天?

想验证也不难,麻烦一下马献明和舒静好,让他们找一下国博收藏的有同类印鉴的作品,再拍张照片发过来。

只要不是原印,就肯定有破绽,只要足够细心,肯定能找出不对的地主。

下意识的,李定安拿出了手机,但稍一转念,他又放了回去。

再看中间的线,肯定是蚕丝编制无疑,已经发黄发灰,是不是近千年之前的东西不知道,但同样够旧。

不过这东西没办法苛求,哪怕证明线是一百多年之前的也不能说这本书是假的:历朝历代,内廷机构都会对善本进行修缮,换线重订不过是基本操作之一。

所以,看到这里,只凭眼力,李定安至少确定有两样是对的:纸对,墨也对,宋朝的墨和宋朝的纸,绝对接近一千年的东西。

周邦彦没有作品留传下来,所以不知道字对不对,丝线也没办法确定,因为不知道中间有没有换过。

唯一觉得有点问题的,好像就是印:印章的内容倒是对,相同的印鉴李定安在国博都见过,凭记忆,暂时还看不出其中是不是有仿刻的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