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文学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>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39节

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39节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云梯开始架设,但清兵火铳声依旧不绝,赵良栋部火铳装备率极高,这两个营就有两千余支,而且他所部军纪严整,最适合三段击这种队列战术,竟是连环射击,一度压制城头明军输出。

等云梯驾好后,城下清兵火铳声这才停歇,汹涌而上,攀附登城。

赵良佐勒马压阵在后,身侧三百骑兵,环顾战场,只要有人擅自后撤,便会冲杀而入,维持军纪。

明军士卒这才开始,以木石、滚油、金汁还击。

迎面乃是东面第一道屏障,迎恩门。

此时城中姜镶尚有一万二千余士卒,又发动了城中青壮四千余,守城兵力充足,在东面小城部属了一个参将一千五百人。

“止步!火铳!”

赵良栋并未和南面明军交过手,但如果有光复军军官在此的话,就会发现这支军队的作风和光复军太像了。

前突到东城外数十步,先以火铳仰射城墙,掩护云梯靠近

军鼓隆隆,满清绿营新军第二镇两个营先行出列,经过三个多月整顿,这支部队算是没有以前绿营那般乱糟糟的模样,结成长阵,纪律严谨。

第二镇总兵名唤赵良栋,今年不过二十八,也算青年俊杰,和以前绿营兵马中那些军头习气严重的将领们不同,他原先并非降将,而是清军进入陕西后,才从军的。

在击破陕西抗清势力过程中,立下不少功勋,而且他治军严谨,所部军纪在诸多绿营中可谓鹤立鸡群,顺治五年时,带兵和总兵张勇平定甘肃回民起义,多尔衮编练新军时,就想起了他,将其提为总兵。

历史上,赵良栋为人正直、不喜阿附权贵,三藩之乱后,赵良栋破四川,下云南,功居首位,但清军攻破吴三桂经营多年,财宝无数的昆明城,众将争相抢掠财务,唯有赵良栋分文不取,严肃军法,所部兵马也无人敢犯,甚至还因此和八旗将领发生矛盾。

康熙闻讯后,也不禁称赞“赵良栋,伟男子也。”

“砰砰砰……”

城上九门佛郎机同时吞吐火舌,大同全城装备不下百余门佛郎机,几乎所有城门、瓮城都有部属。

飞舞弹丸互相驰骋,几发炮弹犁进清军队列当中,掀起数朵血花,十几员步卒当场支离破碎。

刺鼻硝烟同时弥散在城上城下,相较于效仿光复军建立的绿营新军,以九边卫所旧部为主的姜镶部,在火力上逊色得多。

毕竟明末官府配发的那火器质量,实在不受边军欢迎。

至于说,为啥这般人才心甘为清廷效死,翻看清初历史就不难发现,除了曾经投降而来的“贰臣”之外,清初所涌现出的一批既能干,个人品德也不错的文武大臣,大多出于北方。

因为对明末清初的北方底层百姓而言,大明朝廷的名声,不比满清好多少,如隆武元年时,原降清的汉中总兵贺珍反清举义时,为了鼓动起陕西百姓,居然打出李自成“奉天倡义大将军”的旗号,毕竟在陕西百姓心中,明清双方,还真不如李自成值得追随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所以对于赵良栋而言,他投清之前一介草民,没受过明廷半分恩惠,倒是备受剥削压迫,差点全家饿死,反而是清廷越级拔擢,让他身居高位,孰优孰劣,一目了然。

对于类似他这种清廷汉臣,就连后世百姓也都是以正面形象歌颂的。

赵良栋一声令下,大军整肃队列,森然前进,举着攻城器械,朝东面小城而去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